【公告:本站所有文字、圖片及影片,版權所有,請勿移作他用;引用連結請載明出處,謝謝!】


台灣人做中國兵

戰後,台灣剛脫離日本「玉碎」的夢魘,隨即面對半世紀未曾聞問的「祖國」粗暴混亂的統治。台灣兵再度整裝待發,以「國軍」之名,開赴中國「剿匪」。原來在中國戰場的台籍日本兵,有些被國府徵用,無法回台,變成國共戰爭的芻狗。隨陳儀政府來台的七十軍與六十二軍,以及二二八的屠殺部隊:二十一師,都在台灣吸收兵員,很多以連哄帶騙、甚至幾近綁架的方式,把台灣青年帶上船,開往華北的殺戮戰場。

▼民國38年派抵廣東的台灣兵,即將開赴前線作戰。
  這些一到中國戰場就分不清東南西北的台灣兵,很多都陣亡了。活下來的,若沒趕上1949年國府的大撤退,則被國軍拋棄,變成共軍的俘虜或「解放軍」,有些人在1950年代繼續參加「抗美援朝」戰爭。之後,這些台灣兵又在反右、文革中慘遭惡鬥,身心交瘁,直到1989年以後才能返鄉。

  我們把這群幾乎同一世代的人泛稱為「台灣兵」,他們有些人一生穿過日本、國府、中共三個政權的軍服,甚至有人出征南北韓戰爭,付出一輩子扭曲混亂的人生代價。為誰而戰的問題太沈重,每一個號稱祖國的外來政權太猖狂。


徵兵制
  1945年1月,日本由於戰局失利,為了固守台灣,開始對台灣人實施徵兵制。這一年滿20歲的青年,共有45,726人接受兵役檢查,大部分以現役兵入營服役。這批台灣兵大都派在台灣本島巡弋海岸、防衛軍事要地。

台灣特設勞務奉公團
  1941年,總督府應法屬印度支那派遣軍之請,以奉公團名義,招募1,000名軍屬上前線。此後又派出6團,分赴菲律賓、馬來亞、新幾內亞等地。此外又有台灣特設農業團、台灣特設勤勞團、建設團等徵調方式。其中「台灣特設勤勞團」一直到1944年7月海上航路中斷前,已經出團30次,人數多達28,000名。





海軍特別志願兵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▼海軍志願兵在高雄海兵團集訓。

  1943年8月,開始接受海軍志願兵申請。共實施6期,只有第一期的1,000人訓練較為完整,以後每期錄取2,000名,因戰事激烈,訓練減少;後4期連訓練都取消,直接編入海兵團。派出海外的是前兩期。第二期死傷慘重,200名搭乘「護國號」往日本的台灣兵遭美軍炸沉;其他送往越南、印尼、菲律賓的台灣兵,只有一半在戰後生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陸軍志願兵在台北六張犁訓練所集訓▼ 

陸軍特別志願兵
1941年6月,日本內閣決議在台灣實施志願兵制,1942年起接受申請,受訓後從高雄港出發。第一期士兵被投入戰場最南端,澳洲北部的帝汶島,作家陳千武就是這期的志願兵。一直到1945年徵兵制實施前,陸軍志願兵總數約有五千多名。

 
高砂義勇隊

▼第三回高砂義勇隊 
  為了因應叢林作戰的需求,秘密徵調台灣各族原住民8,000人以上,編為高砂義勇隊,遠赴南方戰場,在前線做軍夫與游擊隊。這些原住民表現英勇,是戰爭中的傳奇;但犧牲最慘,生還者可能不到1/10。

戰時,日本動員台灣原住民壯丁,2萬名入伍,其中8,000名是高砂義勇隊,派赴最蠻荒的新幾內亞等地作戰。戰後生還的,可能不到1/10。→ 

看護婦、看護助手


  1942年陸軍志願兵實施同時,還辦理憲兵補(憲兵助手)、看護婦(護士)、看護助手的志願申請。因此也有一群嚮往南丁格爾精神的台灣女性志願應募,前往戰地照顧傷兵。







海南島的死亡集中營


1945年8月15日戰爭已經結束,無論對戰勝或戰敗國,這都是遲來的喜訊;但對海南島的台灣兵而言,卻是另一場苦難的開端。
戰後,海南島的台灣兵被國府強行滯留,無法返鄉,在集中營苦苦等待,大量病死、餓死,比戰爭的難民更苦。許多人只好坐舢舨船,冒死橫渡大海回台灣。這還是最幸運的結果,一部份具有特殊技術者,如軍醫、司機等,被國軍強行留用,不幸地捲入下一場戰爭:國共內戰。



民國35年,報紙刊載後滯留在海南島無法回台之台籍日本軍民的慘狀

沒有留言: